19日上午,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黨的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開放日上回答了記者提問。以下為主要內容:
記者:我是人民日報記者,問題提給郭樹清主席。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治理金融亂象,今年以來銀監會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整治銀行業的市場亂象,遏制資金脫實向虛。請問目前進展如何,在十九大以后會不會進一步加大力度?另外對現在銀行業的金融風險您怎么看?
郭樹清: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一系列的決策和部署,作為銀行業監管機構,在防范金融風險、治理銀行業市場亂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綜合性行動方案,也有專項行動方案,總體看來進展是符合預期的。
按照問題導向原則,我們今年確定同業、理財、表外三個重點領域。之所以確定這三個領域,一個考慮是因為這三個領域覆蓋了比較突出的風險點,比如,影子銀行、交叉金融、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債務等,同時還有與其相關的操作性風險,所以要集中精力整治。另一個考慮是,這些領域主要涉及資金空轉,進行整治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比較小,不能否認一些特殊目的投資公司投向實體經濟項目,但總體來說整治金融亂象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比較小。
另一點,我們堅持立查立改,嚴肅法律、法規和紀律,嚴格執法、執紀。從目前效果來看,同業資產規模、同業負債規模均比年初減少了兩萬多億元。銀行理財增速大幅下降,同業理財凈減少,委托貸款增長持續放緩,特殊目的投資也大幅度下降,效果比較明顯。我們加大監管行政處罰力度的同時,也督促商業銀行開展自查,嚴格問責。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28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內部問責5.8萬人次,保持了高壓態勢。可以說,銀行業資金脫實向虛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還需繼續加大整治力度。
剛才問到十九大以后我們會不會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回答是肯定的,今后整個趨勢是金融監管會越來越嚴,嚴格執行法律、嚴格執行法規、嚴格執行紀律。我們認為銀行業的前景是很好的,風險是可以化解的,矛盾是可以解決的,但是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還需要包括企業、客戶、居民個人等各方面共同配合。我們也希望監管和執法得到大家的理解,包括媒體。
謝謝大家。
記者:我來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問題提給銀監會郭主席。都說銀行業是實體經濟發展的輸血器,想知道未來幾年哪些行業和領域將得到銀行業更多的政策支持,來幫助他們攻堅克難;同時我們又如何更好地實現總書記說的發揮金融在優化改革方面的作用;另外,您講到了防風險,具體要防范什么風險,怎么防范?
郭樹清:銀行業是實體經濟主要資金來源,占到80%以上,從農業到制造業到服務業,實體經濟的各行業都是銀行業服務和支持的對象。在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等方面,銀行業也應該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當然,直接融資應當發揮更大的作用。目前從宏觀來講,直接融資比重太低,企業和項目的自有資本不足,也構成了銀行業資金的風險。
從未來看,要繼續做好服務實體經濟工作,努力支持銀行業向實體經濟傾斜,重點支持普惠金融、小微企業融資、三農融資、脫貧攻堅方面的融資。同時,繼續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安居工程等重大的公益性項目。銀行業要更積極更主動地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風險方面,從銀行貸款來看,首先是信用風險,簡單地說,就是錢放出去了,能不能收回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是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在業務實踐中,常常發生借錢不還的問題,或者只還一部分本金,或者只還本金不還利息,這個問題還是非常嚴重的。雖然現在我們銀行業總體不良資產率1.9%是比較低的,但是各個機構的貸款分類管理水平是有差別的,所以需要不良貸款充分暴露,要加大處置力度,及時消化,利用我們的資本和撥備來吸收,這樣才能使銀行業保持健康的發展趨勢。
第二,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問題也是特別需要注意的,我們和人民銀行及其他監管機構密切配合,研究制定了一些措施和辦法,包括一些制度性的規定。同時還要防范其他方面風險,比如前面提到的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以及跨領域跨市場風險,人民銀行牽頭制定統一的資管辦法來防止這方面的監管套利;還要抵御外部沖擊風險,包括IT系統、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等方面風險,以保障經濟穩中向好,行穩致遠。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