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扶貧脫貧,走向共同富裕是金融機構深入貫徹黨中央“十三五”時期扶貧戰略的重要指示精神,也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開展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體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2017年全國兩會中,脫貧攻堅話題受到廣泛關注。信托落實扶貧脫貧的切入點何在?答案是慈善信托。
在截至2016年年末的22單慈善信托產品中,慈善目的主要集中在助學、助殘、養老、扶貧等多個領域。2017年3月,一單專注精準扶貧的慈善信托在江西誕生,由中航信托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擔任受托人。
“作為國內首單以扶貧為主要關注領域、采取共同受托人模式的慈善信托,這是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扶貧的理念創新、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中的一個生動的創舉。”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江紹高說。
扶貧慈善信托采用平臺化運作模式
“中航信托·中國扶貧慈善信托”由江西省老區促進會為慈善信托計劃的委托人,中航信托與中國扶貧基金會擔任共同受托人,慈善信托資金或財產集中用于中國扶貧事業及扶貧慈善項目。目前,項目初始規模為100萬元,慈善信托預計規模為1億元。
慈善信托作為一種新型的慈善方式,與其他慈善方式相比,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利用信托制度安全、靈活、高效、透明、持久的特點,更好地根據委托人的意愿開展慈善活動。
“通過整合信托各方優勢資源,在信托方案設計中即嵌入扶貧資源檢索、慈善目的匹配、專業評估反饋等外部數據管理模塊,以期構建扶貧慈善信托生態體系,滿足各方不同的慈善意愿和要求,匹配各方扶貧資源。”中航信托研發部負責人袁田介紹,此單扶貧慈善信托采用平臺化運作,針對不同群體特征,籌劃創新開展光伏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等多種方式,通過多方位、長周期扶貧項目實施,協助扶貧對象完成“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廣泛拓展受益人群體范圍。
值得注意的是,此單扶貧慈善信托在設計過程中,于業內率先采用研發部門牽頭,家族財富管理團隊運作的開發模式,不僅實現了研發的成果轉化,而且保證了架構設計的前瞻性和科學性,亦實現了家族財富傳承和慈善事業的有機結合,進而提升了慈善信托和家族公益的快速融通。在中國信托業協會近期的行業課題選題會中,就有研發人員提出,如何實現研發職能在業務層面的協同和實現問題。業內認為,中航信托的實踐是避免研究成果空洞化,提高研究成果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方面的有益嘗試。
信托公司開展精準扶貧
落實扶貧脫貧、走向共同富裕是金融機構深入貫徹黨中央“十三五”時期扶貧戰略的重要指示精神,也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開展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體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中國信托業協會在首次制定發布的《信托公司行業評級指引(試行)》中,專門設置“社會價值貢獻度”指標,將信托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績效作為重點考評內容之一,共同推進信托業社會責任工作水平。2015年,信托公司全年開展公益及準公益信托項目54個,涉及信托資產規模18.9億元;信托業全年公益捐贈總額7932萬元。
“扶貧與慈善相結合是一個較好的實踐。”中航信托黨委書記、董事長姚江濤表示,扶貧脫貧是全面奔小康、實現中國夢不可或缺的關鍵一步,是一項關乎國家尊嚴的攻堅任務。扶貧慈善既是國家主張,也是社會共識。
江紹高表示,此單扶貧慈善信托在“紅色搖籃”江西落地,并由江西省老區促進會作為委托人,體現了它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助力貧困地區、特別是貧困老區的脫貧攻堅。
在中慈聯慈善信托委員會撰寫發布的《2016年中國慈善信托發展報告》中,22單慈善信托中涉及扶貧濟困的有“華能信托 尊承槿華”慈善信托計劃以及光大隴善行慈善信托計劃1號。據貴陽市民政局發布的“2016年貴陽市民政工作完成情況報告”中顯示,“華能信托 尊承槿華”慈善信托計劃通過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慈善募捐活動,截至2016年11月30日,共募集善款210萬元;光大隴善行1號慈善信托產品109.7萬元善款,全部來自光大興隴信托公司自有資金、員工捐贈和信托自身收益,由受托人光大信托在信托監察人的監督下,將信托財產無償捐給甘肅省迭部、和政、臨洮三縣進行定點扶貧和對口幫扶。
業界青睞跨界合作模式
梳理我國當前慈善信托的實踐模式,信托業與慈善組織合作是一個主要特征。《2016年中國慈善信托發展報告》顯示,慈善與信托采取跨界合作模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強勁的發展動力。
“慈善組織與信托公司開展聯合信托是中國現階段慈善信托最佳運作模式。”談到慈善信托對扶貧事業的影響,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助理丁亞冬說,以慈善信托的方式吸納資產最為廣泛,不僅可接受貨幣,還可以吸納股權、不動產等非貨幣資產;以扶貧為目的,利用信托的增值、保值功能,讓資金可再生;整合慈善組織的專業執行力,使資金使用更精準、更科學、更透明、更高效。
江西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楊勇也表示,慈善信托的創新金融扶貧模式,為金融行業更好地服務于扶貧事業帶來新的結合點,形成更廣泛的社會共識和更有效的扶貧實踐力量,將為江西省乃至全國的老區建設帶來更多的資源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