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收益下跌的趨勢還在延續。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12%,環比減少0.15個百分點。
“如果延續目前的下跌速率,3月份集合信托產品的收益率可能會跌破6%。”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員石文榮說,而且,2月份集合信托產品平均期限繼續趨于短期化。
對于集合信托產品收益下行,業內人士認為是多方面因素影響形成的。普益標準研究員羅皓瀚說,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裕,而可投資的優質標的相對較少,隨著融資渠道的增多,信托渠道的收益即有一定下降。石文榮認為集合信托產品收益下行的原因在于期限短、收益低的金融領域集合信托產品占比越來越多,而基礎產業信托等收益相對較高但期限較長的集合信托產品占比逐漸減少。
那么,集合信托產品收益下行的趨勢今年會有所改變嗎?“短期內集合信托產品收益率可能還會進一步下降,但空間不大。從長期來看,伴隨著信托業轉型升級的深入以及經濟發展趨穩,同時基于去杠桿、抑制資產泡沫的監管思路,預計集合信托產品收益下行的趨勢將有所緩解,有望企穩回升。”羅皓瀚說。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員帥國讓認為,近一年來集合信托產品收益呈下滑趨勢,但降幅已有所放緩,在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以及去杠桿等背景下,預計未來集合信托產品收益或有小幅回升。
長期以來,集合信托產品收益率一直在理財市場上一枝獨秀,但目前與其他理財產品的收益水平差距在縮小。羅皓瀚說,未來信托公司會增加更多浮動收益類信托產品,研發權益類項目,包括股權投資、期權等,給投資者更多選擇,也增強信托公司自身主動管理的能力。
不僅收益持續下行,2月份集合信托產品的發行數量和規模雙降。據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統計,2月份共有51家信托公司發行428款集合信托產品,發行數量環比下降37.24%,發行規模環比下降44.68%;從成立情況看,有46家信托公司成立413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數量環比下降25.58%,成立規模環比下降39.91%。
“收益水平不斷下降,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集合信托產品的募集與發行。當前信托公司受到資金端和資產端的雙重壓力,募集資金難度加大,成立規模有所下滑。”羅皓瀚說,信托公司需繼續積極主動轉型,開展業務創新,以獨特的產品設計來應對收益率下行的情況,加強消費信托、家族信托、資產證券化等業務的開展。對于投資者而言,建議不要將信托收益率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宜選擇適合自身需要和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
帥國讓說,信托產品相較其他理財產品依然存在一定制度優勢,比如靈活的交易結構等。信托公司一直在進行轉型探索,投資者也應轉變投資理念,未來固定收益類信托產品會有所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權益投資等浮動收益類信托產品的增多。
分領域來看,2月份,基礎產業、金融、房地產和工商企業等領域集合信托產品的成立規模均環比下降;規模占比上,金融領域集合信托占比最高,達到39%,基礎產業領域集合信托占比最低,僅為5%。“基礎產業信托成立規模萎縮,主要是有部分政信項目已轉向PPP模式,通過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進行融資。”石文榮說。(經濟日報記者 常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