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銀監會信托部主任鄧智毅近日接受媒體采訪表示,銀行債轉股業務可以轉給“隔壁兄弟公司”信托公司去實施。
鄧智毅稱,就算實施債轉股不賺錢,信托公司還可以整合資源。
不過,由于相關配套制度不完善,即便有盈利機會,最終的盈利情況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此,有信托公司高管對信托公司涉水債轉股表示擔憂。
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行業內對銀行債轉股業務觀望情緒較濃,有意愿參與的往往是銀行系信托,主要為集團處理不良資產出表,勉強賺個通道費。
鼓勵信托嘗試參與
“這輪債轉股堅持法制化、市場化,銀行債轉股業務可以給子公司,也可以給孫公司,也可以轉給‘隔壁兄弟公司’信托公司實施,雙方談判。”鄧智毅說,信托公司有實施債轉股的主體資格,鼓勵信托公司嘗試參與,目前應該已有信托公司在研究債轉股業務試點。
不過,鄧智毅也表示,初期因為各家信托公司核心競爭力和業務模式不同,人力儲備也不一樣,“未必人人都上,都上也未必好”。
據記者了解,在去年10月10日,國務院出臺《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以及《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后,建信信托率先介入,先后參與武鋼集團和云南錫業兩個債轉股項目。陜國投、長安信托等也在積極研究。其中,陜國投于去年5月斥資3億元,獲得陜西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5.63%的股權。
鄧智毅的銀行債轉股轉給“隔壁兄弟公司”一說,正是建信信托的參與模式。在云南錫業和武鋼集團的債轉股方案中,運作模式都是通過設立基金承接債轉股的股權。
武鋼集團的債轉股方案中,武鋼集團與建信信托共同設立了武漢武鋼轉型發展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從基金層面看,建信信托和武鋼集團的出資比例為5:1,建信信托出資100億元(由建行募集),武鋼集團出資20億元。由該合伙企業承接債轉股的股權,該有限合伙基金的管理人為建行旗下建銀國際以及建信資本。
退出方式不確定性很大
鄧智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信托公司可以以豐補歉,就算實施債轉股不賺錢,還可以整合資源,“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財富”。信托公司利用已有的鏈條,幫助企業起死回生,也是在優化全社會資源配置。
對此建議,北方一家信托公司高管坦言,資本逐利的天性亙古不變,信托公司不是慈善機構,不賺錢為什么還要參與?
業內人士普遍反映,即便有盈利機會,最終盈利情況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在選擇企業、債轉股到最終退出的全過程中,存在許多配套制度不完善的問題。
根據披露報告,建行關于武鋼集團債轉股的股權,將主要通過二級市場退出、企業回購,或者通過新三板、區域股權交易上市等方式退出。
然而,當前信托公司作為股東進行上市還存有阻礙,最終能否成功退出是業內一大擔憂。南方一家信托公司董秘表示:“債轉股涉及的方方面面關系復雜,今后如何退出不確定性很大,往往是窮盡一切辦法后的無奈之舉。”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分析,信托公司資金偏短期,而債轉股要想盈利通常要經歷一個經濟周期,存在資金時間錯配的問題。
當前,有意愿參與的往往是銀行系信托,本著為集團處理不良資產出表的初衷,會開展此類業務賺個通道費。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從人才隊伍、風險識別、定價和管理能力來看,信托公司也難以短時間內完全從做“債”轉向投“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