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托業協會公布2016年信托行業的主要業務數據,覆蓋全國68家信托公司整體經營情況。
截至2016年年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規達到20.22萬億,同比增長24.01%,信托行業正式大步踏入“20萬億時代”。 Q3與Q4連續兩個季度同比增速維持在兩位數以上,整體呈景氣上行之態勢。
從2008年的“1萬億時代”,到2013年“10萬億時代”,再到2016年的“20萬億時代”。如果從2002年“一法兩規”正式實施算起,信托行業實現第一個10萬億元的資產規模整整用了11年,而完成第二個10萬億元則僅僅用了3年。
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表示,資產規模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三大原因。
首先,中國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中國的GDP總量從2008年的31.4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73.5萬億元,客觀上為信托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雄厚的市場基礎。
其次,信托業業務結構的不斷優化。如2011年之前,增長的主動力是粗放的銀信合作業務;2011年以后,增長的主動力演變為以高端機構為核心的大客戶主導的“非銀信理財合作單一資金信托”、以低端銀行理財客戶為主導的“銀信理財合作單一資金信托”、以中高端個人合格投資者主導的“集合資金信托”三足鼎立的發展模式。而伴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信托業持續調整。
再次,信托制度安排的必然結果。信托業之所以能實現持續發展,是市場對信托業制度安排的認可和選擇的結果。自2001年《信托法》頒布實施以來,到2016年中國信托業年會“八類業務”的確定,信托業制度安排的優越性日益顯現,并推動信托業自2008年以來的爆發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