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家信托公司2016年報已披露完畢。經營業績之外,信托資產管理規模,尤其是銀行系信托公司的資管規模備受關注。
其中,中信信托以1.42萬億排名第一,四家銀行系信托公司包攬了第二、三、四、六位,分別是建信信托、興業信托、上海信托、交銀信托。
“銀行跟信托公司之間本身就有很強的互補性,如果之間有股權關系,對信托公司幫助較大,一是資金支持,二是業務合作,三是客戶支持?!敝需F信托副總經理陳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需要說明,借助通道業務沖大的資產規模頗具爭議。有業內人士直言,通道業務看似美好但不賺錢,在監管進一步協同后,通道業務可能逐漸消失。
“應該辯證的看信托資產規模,對于單個機構而言,通過發展規模提升公司的行業地位、影響力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是可取的?!敝袊嗣翊髮W信托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稱,“但如果沒有與時俱進根據政策、市場環境、監管政策的變化及時轉型、創新走高附加值、高回報的發展道路,可能會逐步被邊緣化?!?/span>
管理資產規模飆升
“銀行系”的建信信托、興業信托、上海信托、交銀信托分別以1.31萬億、9446.21億、8257.94億、7139.61億位列資管規模的二、三、四、六位。第一、第五名分別為中信信托、華潤信托。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四家銀行系規模合計3.79萬億,占68家信托公司總規模的18.74%。
信托資管規模增速方面,交銀信托以44.19%位列第一,此后依次是上海信托、建信信托、興業信托,分別為35.69%、19.09%、2.45%。
銀行系龐大的資管規模與股東背景不無關系。以建信信托為例,其2015年報顯示,在信托與關聯方交易中“其他”項期末數額為7068.47億元;而2016年報的數據顯示,該項數額已超過8300億元。該“其他”項數據主要為建信信托與建行開展的銀信合作業務規模、設立的集合信托計劃存放并保管在建設銀行的規模等。
信托網數據顯示,若排除被動管理類業務,截至2016年末,建信信托、上海信托、興業信托、交銀信托主動管理資產規模分別為4747億、2001億、680億、305億,分列3、9、30、51位。交銀信托主動管理規模占比僅4.28%,同時四家銀行系主動管理規模占比均不足40%。
銀行系龐大的資產規模至少可追溯至2012年。據梳理,2012年建信信托、興業信托分別以3508億、3360億位列行業第二、三位。2013年興業信托以5650億位列第二,2014年建信信托、興業信托分別以6658億、6512億位列第三、四位。2015年,信托資管規模首位為建信信托,與此同時,興業信托位列第三,交銀信托列第十。
“這些年除了中信信托,其它資產規模較大的機構基本都是銀行系,股東背景對信托公司幫助較大?!标惓嗾J為。
仍高度依賴通道業務
銀行系規模大,但增速并不顯著。在2016年信托行業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同比增長24%的大背景下,多家信托公司增速均超100%。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浙金信托、光大信托、國投泰康信托、愛建信托、廈門信托2016年信托資產規模增幅分別為129%、121%、118%、110%、102%。
與此同時,信托業務收入增速與信托資產增速的差距再度拉大。數據顯示,2016年信托資產規模增速再度提升,年底全行業信托資產規模超過20萬億,同比增長24.01%,增速比2015年提升7.39個百分點。同期信托收入同比增長8.75%,增速僅比2015年提升2.27個百分點。
國投泰康信托分析稱,2016年信托收入與信托規模增長背離,反映出信托公司仍高度依賴通道業務。
數據顯示,2016年新增信托項目中,被動管理型項目規模同比增長75%,而主動管理型項目同比下降了12%。同時,2016年底信托行業的事務管理類項目占比同比提升11.1個百分點,接近50%的歷史新高。
“出現這種發展態勢,2016年通道業務回流是重要原因,但在金融去杠桿、強監管的2017年,通道業務高速增長不可持續,信托公司從主觀上重視主動管理能力建設更加迫切?!眹短┛敌磐蟹Q。
“從監管政策導向來看,銀監會對于信托公司簡單靠規模增長的發展模式始終持保留態度,而是鼓勵走內涵式增長;另外,通道業務技術含量、產品附加值低,可能導致主動管理能力相應降低;此外,由于附加值、回報率低,規模大,但法律、政策、市場風險也都存在,可能因此出現不合算的情況?!毙铣煞Q。
他進一步表示,需要辯證的看待資產規模高速增長。“因為一個行業只有形成一定規模后,才有從外延轉向內涵式發展的基礎。就信托業而言,從幾千億發展到20萬億,在特定時期的歷史貢獻是不可否認的,沒有這樣一個規模、影響力,相應的配套政策可能難以落地,信托的功能、作用也難以發揮?!?/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