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9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0年)》。《年報》以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大數據為基礎,全面總結2020年我國銀行業理財市場情況,并對2021年銀行業理財市場發展進行展望。
2020年,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堅持“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職責,嚴格落實監管要求,堅守風險底線,積極推進規范轉型,服務實體經濟,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整體市場運行平穩。截至2020年底,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5.86萬億元;當年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9932.5億元。
《年報》總結2020年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具有如下特點:
一、監管政策持續完善
資管新規發布至今,銀行理財相關配套監管政策相繼推出,理財業務監督制度體系逐步完善,從行業監管、主體治理、業務規范等多個維度進一步規范理財行業的發展。在銀行理財制度逐步完善的過程中,理財業務的轉型方向和展業格局逐步明晰。
二、規范轉型穩步推進
2020年,以凈值化轉型為重點,銀行理財業務規范發展穩步推進。一是凈值型產品存續規模及占比持續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底,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17.4萬億元,同比增長59.07%;凈值型產品占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67.28%,上升22.06個百分點。二是存量資產化解有序推進。銀行在大力發行凈值型產品推進轉型的同時,加快存量資產處置,合規新產品占比持續升高,同業理財及嵌套投資規模持續縮減。
三、服務功能有效發揮
近年來,銀行理財在規模穩健增長的同時,也為支持實體經濟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底,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等資產,實現理財資金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對接,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達到22.21萬億元。銀行理財在直接支持企業發展、助力疫情防控、盤活小微企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市場主體更趨多元
截至2020年底,共有331家銀行機構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存續余額19.19萬億元,占全市場比例為74.21%;24家理財公司(含2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已獲批籌建,其中20家已正式開業,存續余額6.67萬億元,占全市場的比例達25.79%。銀行理財公司和外資控股理財公司的成立,為銀行理財市場注入了新生力量。
此外,理財產品登記機構、托管機構和第三方信息披露機構為銀行理財市場的穩健發展提供了支持保障。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承擔理財產品集中登記工作,是具備理財產品托管業務資格的專業機構,同時也是理財產品第三方信息披露機構。借助自身獨特的市場定位,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長期以來致力于為理財監管、市場機構以及投資者提供全方位服務。
五、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從產品期限來看,長期限產品發行力度穩步提升,募集能力進一步增強。期限在1年以上封閉式產品累計募集資金同比增長37.86%。從募集方式來看,公募理財產品是銀行理財的絕對主力。2020年底,公募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24.75萬億元,占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95.71%。從投資性質來看,理財產品投資以固定收益類為主,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84.34%。
六、投資收益穩步提高
全年累計實現客戶收益9932.5億元,同比增長7.13%。銀行理財產品進一步豐富了居民投資渠道,增加了財產性收入的來源,極大滿足了投資者資產保值增值需要。
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收官之年,銀行理財市場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攻堅之戰。在強監管、嚴監管的背景下,銀行業理財機構將進一步加強公司治理和內控管理,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圍繞服務實體經濟、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緊抓市場機遇,大力開展市場創新,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強化信息披露機制建設,為“十四五”順利開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