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登始終緊扣服務行業的使命,積極搭建行業培訓交流服務體系。在前期常態化開展常規培訓和專項培訓的基礎上,近期中國信登正式推出專題培訓,旨在緊密契合行業轉型發展的新動向、新命題,統籌中國信登及業內外專家資源,為參會人員提供全面的宏觀經濟、理論探討、實務分享等培訓交流內容,更好促進行業信息共享與經驗交流。
首期專題培訓聚焦家族財富管理業務,由中國信登及業內外10位專家授課分享,共有32家信托公司的75位信托同仁參加。鑒于疫情情況,本次培訓交流會在線舉辦。會議紀實如下:
環節一:信托公司深耕財富管理市場的兩大關鍵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教授,翟立宏
從監管層面、科學技術層面、居民財富意識層面等外部因素看,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具備了持續快速發展的基礎和優勢;從需求端看,中國財富管理市場面臨著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需求,財富管理業務大有可為;從供給端看,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充滿著機遇和挑戰,競爭與合作并存。在財富管理需求持續釋放和監管引導信托公司回歸本源的背景下,財富管理業務成為信托公司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能找到自身定位并發展出自身財富業務特色的機構才能可持續且高質量發展。財富管理服務主要靠“人”(從業者)去解決“人”(客戶)的問題。關鍵一是供給端人才培養,關鍵二是需求端投資者教育。
環節二:家族信托業務經營攻略及布局策略
新財道執行總裁,楊祥
家族信托業務具有廣大的市場前景,近幾年家族信托業務加速發展,目前家族信托委托財產以現金和金融資產為主,但股權、不動產等實物資產信托也有相關的操作案例。家族信托資產主要配置在信托公司自有產品上,其次是其他金融產品和外采信托產品,家族信托的資產配置尚未真正實現多元化。同時,國內家族財富管理,呈現出長周期、大市場、不成熟的重要特征,且家族信托面臨高凈值客戶不成熟、服務機構不成熟、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盈利能力堪憂、頻發的信任危機、規劃與服務能力不足等主要問題。信托公司面對如上問題的發展策略:一是信托公司應著力打造家族信托服務能力;二是信托公司應著重戰略布局家族股權信托。
環節三:境內外家族信托法律制度
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憲明
信托興起于13世紀英國,國外對于信托應用范圍廣泛,我國信托起步較晚,一直以來在信托的應用范圍方面較為狹窄,首單家族信托業務于2013年才正式登上中國的歷史舞臺,中國銀保監會一直將“回歸本源”作為信托業轉型發展的根本方向,鼓勵發展以受托服務為特色的服務信托和以公益慈善為目的的慈善信托,促進信托制度在更多領域的創新應用。目前,國內家族信托發展的困局主要有:一是家族信托當事人權利義務需進一步明晰;二是信托登記/公示制度需進一步完善;三是信托財產非交易性過戶制度需進一步建立;四是信托稅收制度需進一步明確。針對上述問題的破局思路分別是:一是出臺信托業務各類配套文件,進一步明晰信托當事人權利義務;二是協調我國現有財產登記體系中相關部門與中國信登的協調與配合,推動中國信登作為統一的登記信托登記部門;三是建立信托財產非交易性過戶制度,與信托財產登記、信托稅收政策等配套制度的完善統籌設計、統一推進;四是信托稅收制度以導管理論為主,當導管理論在適用中有所局限時,以實體理論為補充。
環節四:信托登記助力信托業財富管理業務發展
中國信登登記結算部總經理,吳杰
中國信登被賦予信托業的信托產品及其信托受益權登記與信息統計平臺、信托產品發行與交易平臺及信托業監管信息服務平臺等“三大平臺”定位。信托登記是分層次的,包括信托產品和信托受益權登記,以及信托財產登記。其中,信托財產登記的意義是信托行為成立且生效的條件+公示對抗效力;信托產品和信托受益權登記的意義,一是通過產品統一登記、唯一編碼、平臺公示等保護投資者,防“李鬼”;二是事前報告線上化,從而服務監管,助力風險監測。信托登記的內涵豐富,本次培訓介紹了信托登記要素、登記編碼的運用、信托產品公示、信托登記在涉訴時的運用、信托財產信息查詢試點等信托登記實踐,并簡要介紹了信托受益權賬戶體系的體系規則及投資者綜合服務體系。后續,中國信登將持續優化信托產品和信托受益權登記,探索信托財產登記,助力行業轉型升級。
中國信登數據分析與研究經理,李光歌
從中國信登登記數據來看,存量家族信托產品數量持續提升,存量家族信托規模保持增長態勢,并且大部分信托機構已布局家族信托,集中度也相對較高。從資金信托產品投資者及投資情況來看,2021年末我國信托產品投資者數量繼續上升,達到126.14萬個,其中個人投資者數量已增長至121.16萬人;從各類投資者投資規模來看,2021年末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非金融企業和自然人投資規模占比分別為33.07%、24.24%、17.10%和25.58%。其中,自然人投資資金信托規模持續增長,且自然人投資者區域和年齡分布較為集中;在信托嚴監管背景下,金融機構投資資金信托的規模進一步收縮;來自非金融機構的資金規模則穩步增長,其區域分布特征也較為明顯。
環節五:家族財富管理中的稅務規劃
新財道高級家族財富規劃師,陳鏡如
在提供家族財富規劃服務時,稅務規劃是必備服務內容。隨著稅收結構調整、個稅改革,個人稅收將進入更加嚴格的監管環境。家族在取得財富、持有財富、傳承財富環節都面臨各種風險,如逃稅所得形成個人資產、個人從家族企業取得資產、個人從投資中取得所得、個人取得海外所得未申報納稅、從家族企業傳導過來的稅務風險等。應對這些風險,在評估家族稅務風險時,需要首先評估家族稅務風險管理理念,并對家族成員情況進行摸底、對家族大額財產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形成家族大額財產稅務合規評估及家族整體稅務合規評估。針對評估結果中家族財富管理各個環節已經出現的合規風險,要及時予以應對和解決,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稅務風險,要提前防范。家族財富管理有兩個戰場,取得財富、創造財富是第一個戰場,持有財富和傳承財富是第二個戰場,其中,財富的持有和傳承才是最重要的財富戰場。贈與、繼承、保險以及信托等四種方式是實現家族財富保有和傳承常見的四種工具。通過對大量的海內外案例分析,借鑒國外對于財產的代際轉移方式中的稅務處理方式,信托作為財富傳承的基石性工具,能夠綜合實現財富人士的資產傳承、稅務籌劃、風險隔離、資產配置、家族慈善等多種目標,是家族財富傳承工具中的璀璨明珠。
環節六:全面凈值化管理的挑戰和應對
中國信登資產業務拓展部資深經理,費偉婷
信托公司對資金信托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凈值生成應當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及時反映基礎金融資產的收益和風險,并至少每季度向投資者披露產品凈值和其他重要信息。資管新規和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都對凈值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和風險的識別計量等方面,歷史成本不能代表公允價值,“預期信用損失法”與過去已發生減值計量的方法有著根本的不同。對于非標資產的凈值化管理,存在建模難度大、基礎數據薄弱、缺少統一標準等方面的難點。針對上述新要求和難點,信托公司應對凈值化管理應由管理層牽頭,由各部門配合,建設合理的凈值化管理工作流程,準確地對金融資產進行分類和計量。期間,財富管理部門也應該積極支持公司凈值化管理,并做好向投資者的有效引導和解釋,幫助客戶更好理解信托業務凈值化轉型的必然趨勢。此外,中國信登也聯合中債估值中心提供了相關解決方案,助力行業構建良好信托文化,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環節七:新發展格局下的財富管理與家業傳承
建信信托財富管理總監兼財富管理事業部總經理,徐進
財富管理的核心:一是以客戶為中心,二是資產負債兩端管理。財富管理的參與者是廣義的,因為財富的內涵是多元的,金融和非金融的廣泛參與。近幾年來與財富管理和傳承相關熱點,一是社會層面:新冠疫情、三孩政策、人口老齡化、元宇宙、共同富裕、全球化逆轉等;二是經濟層面:十四五規劃、科技自立自強、新能源、碳達峰與碳中和、科創板與注冊制、房住不炒等。社會和經濟發生的深刻變化同樣影響著財富管理和傳承的大趨勢。
建信信托財富管理事業部執行總經理,孫朋莉
信托行業正在向著從“監管紅利”或“制度套利”向回歸信托本源服務實體經濟、從非標+地產向資本市場+優質上市公司、從財產管理制度向法律制度的方向發展。家族財富管理的需求在不斷更迭,從創富、增福、守富到傳富,各個階段的核心訴求均不相同,能力建設是家族財富管理業務發展的基礎。受托服務能力、資產配置能力、專業法稅能力、綜合家辦能力必不可少。建信信托作為信托業的一員,積極開展家族財富業務探索,在股權家族信托、外籍受益人家族信托、家族治理—繼承人培養、家族投融資、上市公司股票家族信托、信托進萬家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實踐。
環節八:境內家族信托業務的實踐
上海信托信睿家族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劉杰
客戶需求、服務內容、同業競爭、服務方式是大資管時代金融機構新挑戰,高凈值人群財富目標升級,財富安全與傳承需求迫切。應對這種變化,一是管理目標要轉變:從單純盈利到減少波動性、從單一時點到全生命周期、從金融資產到生活全覆蓋;二是業務驅動模式要轉變:從產品驅動到客戶驅動、從銷售驅動到體驗驅動、從利潤驅動到價值驅動。上海信托作為信托業的一員,通過自身的有益實踐,認為可以通過明確潛在客戶、挖掘潛在風險、做好基礎業務場景、提高進階業務場景、搭建股權投資平臺等方式來構建典型業務場景;通過打造中臺驅動模式、掌握業務工具、了解客戶訴求、制定業務方案等方式來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下一步,中國信登將繼續堅守服務行業、服務監管的使命,努力發揮培訓交流服務的優勢,不斷提升培訓交流服務的質效,緊扣行業熱點,緊貼行業呼聲,積極優化各項培訓交流活動,持續助力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