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4年4月10日(星期三)下午3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和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局長任詠梅、金融監管總局普惠金融司負責人馮燕介紹《統籌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建設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水平實施方案》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以下為金融監管總局普惠金融司負責人馮燕的問答文字實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知道,小微企業融資難是個熱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請問當前小微企業融資狀況如何?下一步有何工作考慮?謝謝。
馮燕:謝謝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近年來,金融監管總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監管引領,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穩步增加小微企業信貸供給,初步建立了又普又惠的中國特色普惠金融體系。截至今年3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1.4萬億元,同比增速21.1%,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2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全國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42%,較2023年下降0.35個百分點,2018年以來累計下降3.51個百分點。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更好地促進小微企業融資:
一是要求銀行實現保量、穩價、優結構。保量就是要保持普惠信貸支持力度不減,努力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增速。穩價就是穩定信貸價格,指導銀行合理確定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要求銀行嚴格規范與第三方機構合作,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優結構就是優化信貸結構,加大首貸、續貸投放,增加小微企業法人貸款。同時,落實黨中央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突出支持科技創新、專精特新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大對小微企業設備更新、技術改造、項目研發等方面的中長期貸款支持。除信貸支持外,我們也鼓勵銀行構建“信貸+”服務模式,為小微企業提供結算、財務咨詢、匯率避險等綜合金融服務,更好滿足小微企業多樣化金融需求。
二是優化三項監管制度。我們將修訂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制度,進一步完善評價指標體系,豐富評價維度,突出服務效果的評價,完善監管協同聯動機制。修訂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分類辦法,根據小微企業貸款特點,完善差異化的分類標準。優化小微企業授信盡職免責制度,進一步細化盡職免責認定標準,進一步提高盡職免責與不良容忍制度的結合度,更好地保護盡職信貸人員的積極性。
三是完善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良好環境。我們將繼續聯動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稅務總局等部門,深化涉企信用信息共享,繼續擴大信息共享范圍,拓展信息共享深度,優化信息共享方式,更好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我們也將聯動財政部、稅務總局,落實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等政策。構筑良好服務環境,將政策紅利撬動的金融資源有效轉化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動能。謝謝。
第一財經記者:信用信息可以說是銀行開展小微企業貸款業務的一個重要依據,信用信息共享可以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這個難題。請問,金融監管總局將如何指導銀行用好信用信息?
馮燕:謝謝您的問題,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金融監管總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密切協作,聯合制定出臺多份政策文件,大力推進信用信息共享工作,建設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在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促進小微企業融資方面取得積極成效。站在普惠金融發展十年的新起點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統籌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建設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便利水平實施方案》,對于完善普惠金融領域基礎設施、高質量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金融監管總局將積極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合作,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工作,指導銀行機構依法合規用好信用信息,提升共享應用效能。
一是參與建設。我們將積極配合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的整合工作,指導金融機構在平臺整合期間保持服務穩定性。在此基礎上,將發揮監管部門優勢,及時了解掌握金融機構信貸業務流程所需的信用信息,推動平臺加強對各類信息的歸集共享,進一步提升數據質量,更好地促進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同時,將積極配合拓展平臺功能,及時將各項金融便民惠企政策通過平臺直達經營主體。
二是深化應用。我們鼓勵銀行積極對接各級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查詢企業信用信息和信用報告,有效應用在客戶篩選、貸前調查、貸中審批、貸后管理等信貸流程中。鼓勵銀行將積累的內部金融數據和外部信用信息有機結合,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充分挖掘數據要素價值,為企業準確地“畫像”,優化信用評估模型,提升風險管理水平,開發線上貸款產品,提高小微企業服務效率,積極創新信用貸款產品,增加小微企業貸款中信用貸款投放。
三是防控風險。我們要求銀行高度重視數據安全問題,依法合規地查詢、獲取、保管客戶的信用信息,對信息的全生命周期做到安全閉環管理。同時,把握好當前信用信息共享持續深化的契機,加強自身數據能力建設,提高數據分析應用、產品開發管理等核心競爭力,獨立自主地用好信用信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