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信登信托受益權信息定期報送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已登記的信托受益權信息共計140.25萬條,較2018年末增加42.41萬條,受益人持有的受益權存量規模(即信托受益人當期持有受益權規模,部分家族信托、保險金信托、消費信托和公益信托等特殊業務當期持有受益權金額未計入)為20.45萬億元。其中,自然人持有受益權119.41萬條,較2018年末增加37.69萬條,存量規模為2.77萬億元,占總量的13.54%,較2018年年末提升34.37%。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持有受益權分別為7.39萬條和4.86萬條,較2018年年末增加0.03萬條和1.19萬條,存量規模分別為10.85萬億元和3.20萬億元,分別占總量的53.05%和15.67%,較2018年末下降13.36%和6.31%。其他機構持有受益權為8.59萬條,較2018年年末增加3.50萬條,存量規模為3.63萬億元,占總增量的17.74%,較2018年末減少24.28%。
自然人和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其他機構所對應的信托存量規模和受益權信息量方面繼續呈現“倒置”勢態,自然人所持受益權存量規模的趨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個人投資者對我國信托制度功能優勢的信任度、認可度在增長。
在行業防風險、治亂象的大趨勢下,2019年以來自然人持有的受益權規模明顯提升,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持有的受益權規模有所下降的態勢可見。從自然人持有的受益權來看,自然人投向主動管理類信托的資金規模增幅超過40%,遠高于投向非主動管理類信托的資金規模增幅,說明自然人對于信托公司在財富方面的主動管理能力越發認可;自然人投資的資產證券化信托資金規模由2018年的42.30億元提升至2019年的440.12億元,增幅超過10倍;投資的家族信托增速超過50%,可見自然人是信托公司創新特色業務拓展的主要客戶群體之一。
從金融機構持有的受益權來看,由商業銀行持有的受益權規模下降超過30%,金融機構投資的非主動管理類信托產品和房地產信托的資金規模分別下降18.82%和2.37%,而投資的資產證券化類信托產品的資金規模增幅接近50%,反映金融機構對資產證券化信托產品的投資偏好在上升。
從金融產品持有的受益權來看,券商資管產品持有的受益權規模下降明顯,由信托產品持有的受益權規模增幅超過15%;金融產品投資的非主動管理類信托規模和占比分別下降19.87%和10.49%;金融產品通過信托產品流向金融機構的資金規模降幅超過30%,一定程度反映了同業間多層嵌套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從其他機構持有的受益權來看,其他機構投資的非主動管理類信托產品規模較2018年年末下降36.45%,產業資金參與的通道業務有所收斂;其他機構所持信托產品流向基礎產業和房地產的資金規模與占比略有提升;投向慈善信托的資金規模增幅超過1倍。